小麥質量術語及等級標準!
一、容重 test weight:小麥籽粒在單位容積內的質量,以克/升(g/L)表示。
二、不完善粒 unsound kerne:受到損傷但尚有使用價值的小麥顆粒。包括蟲蝕粒、病斑粒、破損粒、生芽粒和生霉粒。
1.蟲蝕粒:被蟲蛀蝕,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2.病斑粒:粒面帶有病斑,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其中:
3.黑胚粒: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4.赤霉病粒:籽粒皺縮,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顯的粉紅色霉狀物,間有黑色子囊殼。
5.破損粒:壓扁、破碎,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6.生芽粒:芽或幼根雖未突破種皮但胚部種皮已破裂或明顯隆起且與胚分離的顆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種皮不超過本顆粒長度的顆粒。
7.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顆粒。
三、雜質 foreign material:除小麥粒以外的其他物質,包括篩下物、無機雜質和有機雜質。
1.篩下物:通過直徑1.5mm圓孔篩的物質。
2.無機雜質:砂石、煤渣、磚瓦塊、泥土等礦物質及其他無機類物質。
3.有機雜質:無使用價值的小麥,異種糧粒及其他有機類物質。
注: 常見無使用價值的小麥有:霉變小麥、生芽粒中芽超過本顆粒長度的小麥、線蟲病小麥、腥黑穗病小麥等籽粒。
四、色澤、氣味 colour and odour:一批小麥固有的綜合顏色、光澤和氣味。
五、小麥硬度指數 hardness index:在規定條件下粉碎小麥樣品,留存在篩網上的樣品占試樣的質量百分數,簡稱 HI。硬度指數越大,表明小麥硬度越高,反之表明小麥硬度越低。
六、分類:根據小麥的粒質和皮色分為以下五類:
1.硬質白小麥:種皮為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數不低于60%的小麥。
2.軟質白小麥:種皮為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數不高于45%的小麥。
3.硬質紅小麥: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數不低于60%的小麥。
4.軟質紅小麥: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數不高于45%的小麥。
5.混合小麥:不符合以上4條規定的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