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來:第十八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于桂林盛大開幕!
2024年8月8日,第十八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得到廣西師范大學省部共建藥用資源化學與藥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與藥學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的承辦支持。會議目的在于推動青年分析測試工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并分享領域內的最新技術、方法和應用成果。
參會人員合影留念
本屆大會云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院士、杰出青年科學家以及眾多青年才俊,共同探討分析測試領域的前沿問題。江桂斌院士、李景虹院士等業內知名專家受邀做主題報告,深入分享了各自研究的突破和進展。同時,設置了生命分析、環境和食品分析、化學計量、藥學、醫學與材料分會場等多個專題分會場,為青年學者提供了廣泛的交流機會。
大會舉辦同時,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也舉行了換屆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委員會,并就未來工作進行了規劃討論。
這場盛會不僅是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更對促進青年學者個人成長、推進分析測試領域整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參會者通過這一平臺,既接觸到了行業內的最新研究動態和技術進展,又得以拓展學術交流網絡,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大會現場
北京大學 周江教授主持開幕式
廣西師范大學 黨委書記賀祖斌致歡迎詞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院士致辭并帶來大會報告
報告題目:《篩選與評估新污染物的方法與策略》
江桂斌院士在報告中強調了新污染物研究的重要性,他分享了國內外在此領域的發展歷程,并討論了新污染物的檢測方法、毒理學研究和環境標準的制定,以及這些污染物與人類疾病之間的聯系。他強調新能源發展可能帶來新的環境問題,如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的環境影響。江院士還提出了針對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時對新污染物治理的建議,強調了AI與數據系統結合的重要性,并預測這將是未來環境研究的熱點。
清華大學 李景虹院士
報告題目:《靶向蛋白降解技術 PROTAC 的生物分析與醫學應用》
李景虹院士在演講中討論了靶向蛋白降解技術(PROTAC)及其在醫學領域,特別是腫瘤治療中的應用。PROTAC技術通過結合E3泛素連接酶和目標蛋白,利用泛素-蛋白酶體系統降解目標蛋白,這一策略為精準醫療提供了新途徑。李景虹院士還指出,雖然這項技術有顯著優勢,但還面臨一些挑戰,如藥物滲透性差、耐藥問題和靶向毒性等問題。為此需要開發前藥策略,使其未來為癌癥治療提供新方向。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鞍山師范學院副校長?王曉春教授 主持大會報告環節
南京大學 鞠熀先教授
報告題目:《納米生物傳感助推生命分析化學發展》
鞠熀先教授在演講中介紹了納米生物傳感技術的重大進展。他詳細講述了如何利用金屬納米粒子和量子點提高生物傳感器的靈敏度,并開發了多種信號放大策略和標記技術,用于檢測細胞表面糖基等分子。這些成果為生命分析化學提供了新工具和方法,有望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他還展示了課題組在細胞功能分子介導的診療應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例如通過雙聚糖重構實現的三重增強免疫治療方法,這一方法在細胞治療領域具有巨大潛力。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吳愛國研究員
報告題目:《基于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的腫瘤 CTC 分析檢測研究》
吳愛國研究員專注于基于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的腫瘤循環腫瘤細胞(CTC)分析檢測研究。他探索了利用新的方法結合拉曼探針和半導體材料來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和穩定性,以區分不同亞型的乳腺癌等疾病。通過優化SERS探針的設計和制備,他的團隊實現了對臨床樣本的高靈敏度和特異性檢測,并推動了這項技術的臨床應用轉化。
東北大學 王建華教授
報告題目:《微型化原子發射光譜系統與分析應用》
王建華教授報告了其團隊在微型化原子發射光譜系統及其分析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他們開發了利用介質阻擋放電技術( DBD )產生的低溫等離子體作為微型原子化器以及激發源,發展了微型化原子熒光光譜及原子發射光譜分析系統。該系統體積小、能耗低,且可在低溫下操作,已成功應用于重金屬如汞和鎳的檢測,顯示出與大型儀器相當的靈敏度。此外,通過使用活性炭電極和DBD技術,實現了高效率的樣品引入和高靈敏度檢測,顯著提升了現場快速分析的能力。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 吳淑琪研究員
報告題目:《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介紹》
吳淑琪老師在報告中介紹了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的背景、重要性及其在國家科技獎勵體系中的位置。她詳細說明了該獎項的評審標準、申報流程的變化,以及設立的目的和范圍。吳淑琪還提到,該獎項設有分析測試科學獎和分析測試儀器創新獎兩個子獎項,并對申報材料的要求和常見問題進行了強調,提醒申報者注意材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報告旨在幫助科研人員更好地理解和參與這一獎項的申報。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換屆會議
????下午舉辦的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換屆會議上,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簡稱:青委會)舉行了換屆選舉,選舉產生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第八屆學術委員會共108人,其中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12人,秘書長1人。北京大學 周江教授當選青委會第八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周江教授總結了第七屆青年學術委員會的工作成果和發展情況。報告回顧了2018年委員會換屆選舉后的人員變動和現有成員的成就,強調了委員們在各類學術獎項中的表現。接著,報告提到了委員會組織的各類學術活動和區域影響力的擴展,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仍成功舉辦了多次會議。還提到分析測試協會和老一輩科學家對青委會的關懷和指導,以及青委會在青年人才推薦、信息化建設和黨建方面的工作。
會議現場
王曉春教授主持換屆會議
清華大學 梁瓊麟教授宣讀第八屆委員會委員建議名單
吉林大學 宋大千教授宣讀當選委員名單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第八屆學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秘書長名單
青委會第八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亮相
周江教授宣讀第三屆顧問委員會委員名單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
第三屆顧問委員會名單
鞠熀先教授首先對新當選的顧問委員、副主任委員表示祝賀,并分享了自己作為資深委員的激動心情。他回顧了學術委員會的歷史,強調了學會在培養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對分析化學領域的貢獻。最后,他希望新一屆的委員們能夠繼續發揚光大這種精神,為促進學術發展做出貢獻。
周江主任委員與卸任的第七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合影
鞠熀先教授代表顧問委員發言
8月10日報告內容
清華大學 梁瓊麟教授
報告題目:《芯片上的分析藥理學:從細胞芯片到類器官/器官芯片》
梁瓊麟教授的報告探討了微流控技術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特別是如何利用芯片技術模擬藥理學模型進行藥物效應評價。他介紹了細胞和內器官芯片的發展,展示了通過仿生技術實現的三維細胞培養和微環境控制,以及這些技術在模擬藥物與細胞互作、評估藥物毒性和代謝物分析方面的應用。報告還涉及了這些芯片技術在個性化醫療和精準醫療中的潛力及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汪海林研究員
報告題目:《核酸化學修飾的精準分析與表觀遺傳研究》
汪海林研究員介紹了他們研發的獨特的前處理去干擾、離子化增強質譜信號等方式,利用所建立的DNA修飾精準分析方法,鑒定出多種生物活性小分子可調控的胞嘧啶去甲基化,例如,發現VC作為Tet酶的輔助因子,促進DNA去甲基化等。同時,研究發現高等生物基因組中存在DNA腺嘌呤甲基化修飾,這些DNA表觀調控在發育和人類疾病(如膠質瘤等)中發揮著作用,特別是DNA 6mA是一種潛在的疾病診斷標志物。這些技術與成果對研究表觀遺傳修飾在人類疾病與健康中的關鍵作用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西北師范大學 盧小泉教授
報告題目:《基于卟啉基的電化學發光生物傳感器研究》
盧小泉教授報告了其團隊通過將卟啉分子固定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s)中,顯著提高了卟啉的電化學發光(ECL)和光致發光(PL)效率。利用這種方法,他們構建了一個用于檢測心肌肌鈣蛋白I(cTnI)的三明治型ECL免疫傳感器,實現了對cTnI的超靈敏檢測,檢測范圍為1 fg/mL至10 ng/mL,檢測限為0.34 fg/mL。這項研究為提高卟啉的發光效率和生物標志物的超靈敏檢測提供了新策略。
廈門大學 楊朝勇教授
報告題目:《單細胞時空組學測序》
楊朝勇教授探討了如何精確解析組織中細胞類型、數量及空間分布對理解生命現象和精準診療的重要性。報告介紹了當前細胞生物學技術限制和空間組織研究興起的背景,詳細闡述了顯微切割、原位成像、NGS高通量測序等技術原理及其優缺點。重點介紹了基于DNA編碼陣列的測序方法和新技術,通過提高捕獲效率和分辨率,實現了高靈敏、高通量的分子及細胞水平檢測。此外,報告還提出了代謝標記法動態追蹤組織變化,為臨床病理診斷和個性化治療提供了新視角和工具。
五邑大學 欒天罡教授
報告題目:《基于代謝組學的環境暴露于健康風險研究》
欒天罡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代謝組學技術及其在環境健康風險研究中的應用。他詳細闡述了如何通過代謝組學方法來識別和分析環境污染物對生物體系的影響,特別是在早期診斷和預防方面的潛在應用。欒教授還分享了他們團隊開發的新技術和策略,包括納米級內壁毛細管萃取、基于碳13的代謝流分析,以及多批次代謝組數據校正策略,這些創新顯著提高了代謝物檢測的靈敏度和數據分析的準確性。此外,欒教授還展示了利用這些技術在免疫代謝毒理學研究中取得的最新進展,特別是如何結合高內涵技術和代謝組學來揭示污染物對免疫系統的影響。這些研究成果不僅為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也為未來相關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西安交通大學 趙永席教授
報告題目:《細胞核酸時空信息的編碼成像分析》
趙永席教授在報告中探討了細胞核酸時空信息的編碼成像分析,介紹了如何通過核酸探針和鄰近分子標記技術來識別和記錄細胞內分子的動態變化。他詳細闡述了利用核酸擴增和熒光編碼等方法實現對細胞微環境中分子相互作用的高分辨率成像,并展示了這些技術在臨床樣本中的應用潛力。此外,趙教授還討論了他們團隊在單細胞水平上進行核酸編碼分析的最新進展,以及這些技術在未來生物醫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吉林大學 宋大千教授
報告題目:《生物光學探針設計合成及可拆卸自組裝光譜分析儀器的研制》
宋大千教授的報告探討了生物光學探針的設計合成,以及可拆卸自組裝光譜分析儀器的開發。他介紹了用于非侵入性肺癌監測的拉曼分組技術,化療藥物療效監測的新型膠囊,多功能硅點材料的開發,以及利用電化學發光檢測乳腺癌標志物的技術。此外,他還討論了將光譜分析儀器轉變為學生實驗教學的自主裝設備,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踐能力。
天津理工大學副校長 王鐵教授
報告題目:《基于納米自組裝的呼出氣檢測》
王鐵教授的報告展示了通過納米技術實現對呼出氣體的高靈敏度檢測,用于醫學診斷和環境監控。研究整合了材料科學、傳感器技術和數據處理,推動了早期肺癌診斷和個體健康監測的發展。此外,該技術在環境監測和工業應用方面也顯示出巨大潛力,為智能設備和無人駕駛汽車提供實時空氣質量數據。
廈門大學 朱志教授
報告題目:《細胞外囊泡高效分離分析》
?????? 朱志教授在報告中全面介紹了細胞外囊泡的高效分離與分析技術。她強調了分離富集技術的重要性,這是一種能夠從復雜生物樣本中提取和濃縮EVs的方法,確保了EVs的完整性和功能性不受影響。朱志教授詳細闡述了分子檢測的關鍵作用,通過識別探針技術,能夠特異性地標記和定量EVs中的關鍵生物分子,從而提高了EVs分析的靈敏度和準確性。此外,報告中還展示了高效分離技術的應用,該技術利用先進的微流控系統對EVs進行分類和純化,顯著提高了處理速度和樣品純度。
南開大學 張新星教授
報告題目:《“奇特”的微液滴化學》
張新星教授的報告揭示了微液滴表面高電場對化學反應的促進作用。他展示了如何利用摩擦起電在微液滴表面產生高達109?V/m的電場,這一電場強度足以引發通常條件下難以發生的化學反應。例如,該電場能夠促使羥基自由基的形成,從而引發一系列氧化還原反應。此外,這種電場還能顯著加速有機化學中的基本反應,速度提升達到驚人的1,000萬倍。這些發現不僅為化學合成提供了新的動力機制,也為化工生產帶來了革新性的技術進步,預示著未來在無需催化劑的條件下快速高效進行化學反應的可能性。
同期分會
環境與食品分析分會
生命分析分會
化學計量、藥學、醫學與材料分會
參會展商
上海藍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常州磐諾儀器有限公司
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
上海SCIEX愛博才思分析儀器貿易有限公司
天津阿爾塔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福立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北京海光儀器有限公司
廣西鴻啟科技有限公司
儀景通光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微瑞集智科技有限公司
廣州譜臨晟科技有限公司
廣西艾為科技有限公司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